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7篇

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7篇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2021年6月山东省聊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专家解析版】1.公文标题用于揭示公文的主要内容,它高度概括了公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7篇,供大家参考。

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7篇

篇一: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2021年 6 月山东省聊城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专家解析版】1.公文标题用于揭示公文的主要内容,它高度概括了公文的( )。A、精神B、目的C、来源D、主题2.关于我国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满四十五周岁的公民不能被选为国家主席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C、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D、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结合4.根据《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A、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国务院总理5.下列活动中,属于司法活动范畴的是( )。A、某司法局审查并发放律师执业证B、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向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C、交警对王某的交通违章进行罚款处罚D、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柳某涉嫌受贿犯罪予以批准逮捕6.十九大报告指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 )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A、结构性B、制度性C、机制性D、内生性7.有关握手的先后顺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年幼者应先伸手B、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前者应先伸手C、社交场合同时与多人握手,应先尊后卑,先女后男,先近后远,依次进行D、接待来访者时,主人应该先伸手与客人握手;客人起身告别时,客人应该先伸手与主人握手告别8.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对待他人的( )。A、道德权利B、道德责任C、道德要求D、道德态度9.( )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美德的一项基本要求。A、尊老爱幼B、夫妻和睦C、男女平等D、邻里团结10.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利他主义D、为人民服务11.在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这反映了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要标准是( )。A、能力B、品德C、学历D、业绩12.某地海关总署下属事业单位招聘化学类技术人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人选是( )。A、现就读于某化学研究院的美国留学生大卫B、正在接受党纪处分的高校化学教师张老师C、因偷窃别人财产入狱的化学技术人员小李D、从香港某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回来的王同学1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4.张某 15 岁,因家境困难而辍学在一家手工作坊打工,月入 3000,能过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关于张某的行为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 )。A、民主B、法治C、发展D、富强16.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以下景观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A、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B、江西龙虎山C、广东肇庆七星岩D、湖南张家界17.进行控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 )。A、控制什么B、为什么控制C、谁来控制D、控制到什么程度18.( )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基于管理对象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主要运用职位权力进行的程序化管理。A、传播方法B、刚性的管理方法C、柔性的管理方法D、情感方法19.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执法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交叉、责任不明,出现了执法模糊或真空地带的现象。所以尽管监督成本巨大,但成效并不明显。这说明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就必须( )。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B、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C、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D、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20.春节期间,许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相关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执政能力不断加强B、重视安全,防患于未然C、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D、执政为民,政府性质逐渐改变21.行政文化功能不包括( )。A、导向功能B、聚合功能C、调节控制功能D、宣传引导功能22.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 )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A、扩张性财政政策B、中性财政政策C、紧缩性财政政策D、消极性财政政策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 )。A、由意识组成的B、由神创造的C、由具体物质构成的D、由精神性单子构成的24.媒体融合发展要经过三种形态:从开始的“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融合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实现个体融合,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融”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 )。A、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力量具有不平衡性B、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C、量的积累,就一定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是一成不变的25.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同土地的所有者签定长期租约,而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定短期租约,他们的争夺是为了( )。A、级差地租第一形态B、级差地租第二形态C、绝对地租D、平均利润26.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 )。A、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B、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C、西沙群岛的珊瑚岛D、中沙群岛的黄岩岛27.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一种权利继承制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它维系了分封制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C、宗法制讲求婚姻中的“门当户对”D、“家”和“国”密切结合是宗法制的特点28.“有序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列能起到促进市场“有序性”作用的是( )。①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②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③采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9.下面是与地址有关的 4 条论述,其中有错误的一条是( )A、地址寄存器是用来存储地址的寄存器B、地址码是指令中给出源操作数地址或运算结果的目的地址的有关信息部分C、地址总线上既可传送地址信息,也可传送控制信息和其他信息D、地址总线上除传送地址信息外,不可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其他信息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C、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应向直接上级机关抄送的文件包( )。A、向自己下级机关主送的重要文件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其中一个领导机关主送的请示C、向平级业务主管部门主送的请求批准的函件D、按规定越级向更高层级机关主送的文件2.行政合理原则具体表现为( )。A、依法行政原则B、比例原则C、信赖保护原则D、公平、公正原则3.关于公民道德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坚持尊重个人权益高于社会公德 B、公民道德建设是纠正道德失范的必由之路C、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D、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4.以下有关群众路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A、群众路线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B、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C、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D、群众路线就是实事求是5.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必须以有效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为基础,要善于利用( )对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A、政府机制B、市场机制C、社会自治机制D、监控机制6.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是( )。A、明确发文主旨B、收集有关材料C、拟出写作提纲D、反复检查修改7.计划类文书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在( )等方面都有作用。A、上情下达B、下情上达C、联络左右D、统一自身步调8.根据公文主题的作用和地位,公文写作中其主题要力求做到( )。A、正确B、鲜明C、分散D、深刻9.“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B、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D、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10.下列关于公文页码说法正确的是( )。A、公文从首页开始标注页码B、页码标注在版心内C、页码前加“第”字 D、附加的页码单独标注11.关于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计算机网络可按覆盖范围分类B、局域网是覆盖范围最大的网络C、城域网是覆盖范围最小的网络D、广域网覆盖范围可达几千公里12.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A、法制原则B、质量原则C、保密原则D、集中统一原则13.通报的适用范围是( )。A、商洽工作B、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C、表彰先进D、批评错误14.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展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A、赤潮不能消失但能有效遏制B、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D、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遏制15.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16.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 )。A、劳动力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消费品市场D、金融市场17.财政政策包括( )。A、税收政策B、财政收入政策C、分配政策 D、财政支出政策18.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 A 预防夜盲症B、维生素 D 促进骨骼成长C、维生素 E 预防坏血病D、维生素 B12 抗脂肪肝19.导致电脑自动关机的原因可能是( )。A、显示器坏了B、灰尘太多导致数据不对C、操作系统出了问题D、意外操作所致20.下面文件中,属专用公文的有( )。A、外交文件B、XX 市人民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的请示和报告C、军事文件D、司法文件1.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已经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 )3.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规范性。( )4.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5.行政处罚都要经过听证程序。( )6.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处罚的一种。( )7.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签订口头协议。( )8.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是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9.外国法院对中国公民的民事诉讼行为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的民事诉讼权利也实行对等限制。( )10.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 )11.到 2020 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12.1987 年在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深刻论断。( )13.任免和聘用干部所用的公文种类是通告。( )14.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与期望是质量的核心内容。( )15.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初期也是靠优越的地理位置、资源开采和对外贸易等方式逐渐积累起发展资金的。( )16.真理不具有绝对性。( )1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 18.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必须通过知识的获得。( )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参考答案】1.D2.B3.C4.C5.D6.A7.A8.B9.C10.D11.B12.D13.D14.B15.C16.B17.A18.B19.B20.C21.D22.C23.C24.A25.B26.A27.D 28.B29.C30.D1.ABD2.BD3.BCD4.ABC5.ABC6.ABCD7.ABD8.ABD9.ABC10.AD11.BC12.ABCD13.BCD14.AB15.ABCD16.BC17.BD18.ABD19.CD20.ACD1.错误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6.正确7.错误8.错误9.正确10.错误11.正确12.错误13.错误14.错误15.正确16.错误 17.错误18.错误19.正确20.错误【参考解析】1.解析: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可知公文标题能够高度的概括了公文的主题。...

篇二: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2022 学校教师职称晋升考核推荐办法(试行稿) ……………………为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晋升推荐办法,公正、公平、准确、规范地选拔和推荐优秀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切实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聘的激励作用,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新的评审政策及×职改办发〔××××〕×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推荐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推荐。

   2.坚持按照个人申请、单位考核、排名公示、按岗推荐的方式进行。

   3.坚持实行全面公开公示制度,即推荐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4.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师德考核放在推荐评价的首位,引导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二、考核推荐内容 根据我校教学的实际,为全面考核申报者德能勤绩,准确推荐实绩和贡献突出者晋升职称,建立以个人累计贡献得分、任低一级职务得分、工作业绩、年度考核结果、担任团队工作成绩、师德考核得分、在边远山区享受倾斜政策、综合测评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测评积分办法。考核积分计分办法为: 总积分=(累计贡献得分+任低一级职务得分+工作业绩得分+年度考核得分+师德考核得分+担任团队工作考核得分+边远山区倾斜得分)x90%+综合测评得分x10%。

   1.累计贡献得分。

   申报全省范围有效中高级职称。

   对达到本人晋升学历所需专业总年限后,年度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的年度每多一年增加 2 分,并可以累加,此处计分办法仍参照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考核推荐办法》(×市职改 办〔××××〕4 号)文件执行。

   晋升各级别职务所需专业总年限、任职年限及专业年限折算办法,按照《××省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人社通〔××××〕×号)、《××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人社通〔××××〕× 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通〔××××〕× 号)和《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职改办〔××××〕× 号)等相关文件执行。

   申报全省基层范围有效高级职称。

   申报者在工作后取得的高一级学历专业与现职称岗位专业不一致的,可按最高学历对待,专业技术工作总年限连续计算,不再折算。对达到本人晋升学历所需专业总年限后,年度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的年度每多一年增加 2 分; 晋升各级别职务所需专业总年限和任职年限计算办法,按照《××省基层中小学教师系 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人社通〔××××〕× 号)文件执行。

   考核资料:本人所有毕业证及人事档案中参加工作时间记载。

   2.任低一级职务得分。

   符合其它申报条件的申报者从其取得低一级职务任职时间(以低一级职称资格证书发放时间为准)起算至考核推荐当年,年度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的每年加 0.2 分,不同年度可以累加。

   考核资料:现任职称资格证书。

   需要完整电子版先关注“教育同心圆”,购买后私信作者获取本专栏所有学校各项工作计划方案、总结报告、细则办法等文字材料,同时还可在本号专栏里遇见更多校长汇报材料、讲话稿、评优选先事迹材料及学校党建工作材料等教育公文类文章。

   3.工作业绩。

   按照《关于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工作中规范使用教育类奖励的通知》(×市职改办〔××××〕× 号)的规定,对在任低一级职务以来,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获得的各级各类奖励,要准确的给予量化加分。

   加分依据《关于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工作中规范使用教育类奖励的通知》(×市职改办〔××××〕× 号)文件执行。

   考核资料:任现职以来获得县级以上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奖励荣誉证及表彰文件。

   4.年度考核结果。

   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管理,将个人年度考核结果科学运用到教学管理和个人职务晋升中去,对任现职务以来,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的每次加 1 分,年度考核等次为良好的每次加 0.5 分,最高累可加至 6 分。

   考核资料: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优秀良好备查表。

   5.师德考核结果。

   强化对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任现职务以来,师德师风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的每次加 1 分,最高可累加至 5 分。师德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当年不得参与职称推荐排名。

   考核资料: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备查表。

   6.团队工作成绩。

   任现职以来担班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学校管理工作并经考核为合格等次的每年(次)加 1 分,不同年度可以累加。考核为优秀并获得各类奖项的在“工作业绩”部分计分,此处不再重复加分。

   任现职以来担任学校校报编辑工作经学校考核合格的,每年给主编加 0.4,编委加 0.2 分。编辑工作加分不同年度可累加、同一年度与其他团队工作兼任的也可累加。

   考核资料:所在学校(乡镇教委)团队工作证明;学校校报样刊。

   7.边远山区倾斜得分。

   进一步明确对有乡村边远学校(市政府所在地除外)工作经历教师的倾斜政策。任现职以来,在乡村边远学校每工作 1 年并经考核为合格的加 0.5 分,最高累加至 5 分。原在乡村学校工作调入城区的教师仍按本规定加分。轮岗交流教师可倾斜加分,具体加分标准以学校出具的证明材料为准。

   考核资料:现职资格证和进入城区学校时间;本校轮岗交流教师相关待遇证明材料。

   8.综合测评得分。

   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成效和实绩进行综合测评,主要对教师的出勤、教学质量及其他工作完成情况、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等综合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测评。

   综合测评采用百分制,测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申报教师当年年度考核总得分,二是任现职以来获得教学业务类奖励加分(依据×市职改办〔××××〕× 号文件精神执行)(其中优秀课题给课题负责人按照标准加分,课题参与人减半加分)。

   考核资料:教师申报推荐当年年度考核总表(学校提供);教师任现职以来各类教学业务竞赛获奖荣誉证书及文件。

   三、考核推荐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

   在接到当年上级关于职称晋升推荐的通知后,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各职级教师代表(当年不参与晋升的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个人自主申报。

   教师当年申报晋升中高级职务,应向学校提交个人申请,业绩材料真实情况承诺书,毕业证,现职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书,符合规定的继续教育公修课和专业课合格证明,与申请晋升序列文件规定一致的业绩条件证件及文件等资料。

   晋升高教教师的需提交乡村从教经历证明,其中使用专家推荐条件的,必须提供与申报教师学科、学段相应的推荐专家教师资格证、职称资格证,申报教师向专家申请书,申报教师向学校申请书,专家推荐表,专家诚信承诺书等资料。

   其中使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条件的,必须提供培养对象相关荣誉证和此荣誉三年之前的所在学校培养指导计划文件。

   教师提供的资料达不到申报晋升职称序列对应文件规定条件的,考核领导小组退回资料,当年不予考核推荐。

   3.单位考核测评。

   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综合测评内容和办法,公开申报人员情况。召开考核领导小组会议,对符合晋升条件人员进行资料审核和现场评分,按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并公开考核结果。

   4.单位公示。

   学校对考核方案、推荐排名办法、人员申报情况、考核排名结果等进行全面公示。其中考核排名结果公示主要包括申报者具备晋升职称所依据的业绩和条件、师德表现等方面内容。

   5.按岗推荐。

   按照人社部门下达的评审计划数,由单位对排名在计划数量内的人员进行公示。经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单位将整体推荐排名结果、个人推荐报告、公示报告、承诺书及评审材料报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职改部门审核。

   20

篇三: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 1 - XXXX 小学 2022 年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规范程序,创新评价机制,完善标准条件,强化政策导向,提高评审质量,促进教育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省人社厅、教育厅、市人社局和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垛石镇教育系统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评审原则 (一)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重师德、重能力、重贡献、重平时工作业绩的原则; (三)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 XXXX 小学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 成 员:XXX - 2 - 工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三、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资格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领导,热爱祖国,遵守 和法律,自觉执行的教育方针,忠诚于教育事业。

  2、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行为规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身心条件。

  4、掌握和运用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自觉运用教育新观念和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5、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的教师资格。

  6、符合和省规定的继续教育等要求。

  (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 1、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必须符合《关于印发 XX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实施方案的通知》X 人社发[20XX]1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 - 3 - 题的意见》(X 政办字[20XX]56 号)等文件要求。

  2、兼职人员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必须符合《关于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中兼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评审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X 人社发[20XX]5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X 政办字[20XX]56 号)规定的标准条件和要求。

  3、高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在一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2 年以上且最近连续 2 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具备硕士、学士学位、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在一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5 年以上;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15 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5 年以上。

  一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2 年以上,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或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在二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4 年以上且最近连续 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在二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 5 年以上且最近连续 3 年在教育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 4 - 年限计算截止到该评审年度的 12 月 31 日。

  4、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5、具备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规定学历。

  6、改系列评审,须在现聘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方可申报。

  四、量化赋分办法 (一)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业绩、贡献评价赋分(40 分) 1、教师职业道德 10 分; 2、近两年来课堂教学、教案、作业批改、学生管理、教学成绩、学生评教、教育教学工作量等 30 分; 以每学期本单位教师综合考核成绩为依据,四学期得分之和的平均分为总得分。每学期本人得分为:本人本学期考核成绩×(30÷本学期本单位全体教师最高考核成绩)。不在本单位工作(不含学校安排的交流、支教等)的时间段学期成绩按零分计入。若某人某学期未从事课堂教学(不含学校安排的交流、支教等),其本学期考核成绩由德、能、勤三部分组成,本人每项考核成绩为本单位本学期全体教师本项考核的最低分,三项最低分相加为本人本学期考核成绩。

  因法定产假,学校安排交流、支教等工作的教师,某学期没有综合考核成绩的,不计算此学期分数,按其余学期得分计算。

   - 5 - 硕士研究生 8 分、以上加 1 分,本科 6 分,专科 4 分,中专 2 分。

  1、校、干函大学历,结业证、课程班毕业证不赋分。

  2、学历以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为准,双学历以上者,按最高学历一项赋分。

  (三)年限赋分 包括教学年限、任现职称年限、兼职管理工作年限和年度考核四项分值。(年限赋分统按年减年计算) 1、教学年限: A、指从事教学工作年限(在编在岗),每满一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称职)以上赋 1 分,累计不超过 21 分。

  B、近五年内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且考核合格以上,每年计 0.5 分,累计不超过 2 分。

  2、任现职年限:指任现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每满一年且考核合格(称职)的赋 1 分。累计不超过 11 分。

  3、兼职管理工作年限 任现职以来的兼职管理人员赋分,累计不超过 10 分。

  A、近 10 年来,校长每年 1.4 分,副校长每年 1.3 分,学校中层(包括学校任命)每年 1.2 分,班主任每年 1 分; B、10 年前,兼职每年 0.5 分。

  C、兼职管理工作年限同年度不重复计分。

  4、任现职称期间,年度考核优秀每次 1 分,累计不超 - 6 - 过 5 分。

  (四)群众评议(20 分) 1、全体教师参加评议(10 分),去掉 15%(四舍五入)的最高分和 15%(四舍五入)最低分,取平均分,评分区间80---100 分。

  2、校区和级部为单位评议(10 分),去掉 15%(四舍五入)的最高分和 15%(四舍五入)最低分,取平均分,评分区间 80---100 分。

  3、两项之和为群众评议得分。

  (五)综合表彰奖励赋分(必须为任现职以来) 1.综合奖励名称 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百佳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拔尖人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记二、三等功、XX 名师。

  2.按表彰奖励等级赋分 (1)省表彰或省人事厅与省教育厅联合表彰 10 分; (2)省教育厅、市表彰或市人事局与市教育局联合表彰 8 分; (3)市拔尖人才、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赋 6 分,记二等功赋 6 分、三等功赋 4 分; (4)市教育局、区、区教育体育局赋 4 分; (5)镇、镇教育总支赋 1 分; (6)学校赋 0.5 分。

   - 7 - 综合表彰奖励赋分,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六)教学奖励赋分(必须为任现职以来) 1、奖励名称 教学能手、优质课(精品课)、说课、课件。

  2、按奖励等级赋分 (1)教学能手: 省级 8 分、市级 6 分、区级 4 分、镇级 2 分、学校 1 分。

  (2)优质课: 省教研室一等 5 分、二等 4 分、三等 3 分; 市教研室一等 3 分、二等 2 分、三等 1 分; 区教研室一等 1 分、二等 0.5 分; 镇、学校一等 0.5 分;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折半赋分。

  (3)说课、课件、录像课、优秀教案、教玩具制作: 级一等 3 分、二等 2 分、三等 1 分; 省级一等 2 分、二等 1 分、; 市级一等 1 分、二等 0.5 分; 区级一等 0.5 分; 各级各类称号只限教研室,电教站、教科所折半赋分。

  以上教学奖励赋分仅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七)班主任奖励赋分(必须为任现职以来) 1、奖励名称 - 8 - 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大队、中队)、走青春路、做育花人、先进班集体、师德标兵、德育工作者、孟二冬式教师、师德教风先进个人。

  2 按奖励等级赋分 (1)优秀班主任: a 省级赋 6 分、市级赋 4 分; b 市教育局赋 3 分、区教育体育局赋 2 分; c 镇级赋 1 分、学校赋 0.5 分。

  (2)优秀辅导员(大队、中队)、师德标兵、德育工作 者、孟二冬式教师、师德教风先进个人:按优秀班主任标准折半赋分。

  (3)走青春路、做育花人: 市级:一等 3 分、二等 2 分、三等 1 分; 区级:一等 2 分、二等 1 分、三等 0.5 分。

  若不分等次,按照二等赋分。

  (3)先进班集体 省级:4 分,市级:2 分,区级:1 分。

  班主任奖励赋分,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八)教学成果赋分(必须为任现职以来) 1、奖励名称(限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教科室) 教师素质大赛、优秀辅导(指导)奖、课题研究、论著。

  2、按奖励等级赋分 - 9 - (1)教师素质大赛: 级一等奖 5 分、二等奖 4 分、三等奖 3 分; 省级一等奖 4 分、二等奖 3 分、三等奖 2 分; 市级一等奖 3 分、二等奖 2 分、三等奖 1 分; 区级一等奖 2 分、二等奖 1 分、三等奖 0.5 分; 镇级一等奖 1 分、二等奖 0.5 分。

  (2)优秀辅导(指导)教师奖: 级一、二等 2 分;省级一、二等 1 分;市、区级一、二等 0.5 分。

  a 限数、科学、信息等奥赛及英语、技能、创新设计大赛辅导奖。

  b 其他市级以上辅导奖赋 0.5 分。

  3、课题研究、论文、著作、教科研成果 (1)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优质课论文获奖 0.5 分(只限教研室、教科室)。

  (2)参加课题研究,经专家鉴定(由教研室或教科室组织鉴定的)结题有结果的主持人及其他人(包含:结题证书、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阶段性汇报书、课题结题鉴定报告):级课题 4 分、2 分;省级课题 3 分、1 分;市级课题 2分、1 分;区级及其它市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鉴定结题有结果的课题 1 分,无结题鉴定的不赋分。

  (3)公开发表论文 - 10 - 同时具有 ISSN 和 CN 刊号,只限教育、教育报、XX 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省级)四类,限第一位作者。级赋 4 分、省级赋 3 分、市级 2 分;《XX 教育》赋 1 分;《现代教育》按市级赋分。

  (4)获奖论文(限第一位作者) 省教研室、教科所: 一等奖 1 分、二等奖 0.5 分; 市教研室(市教科所、省教科所、省教育社): 一等奖 1 分、二等奖 0.5 分; 区教研室:一等奖 0.5 分; 限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报送的论文。

  (5)著作 学校使用的未公开出版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主编、副主编 1 分、编委或参编者 0.5 分。

  教辅用书:省、市教研室组织参编者每本 1 分。

  本小项总分不超过 2 分。

  (6)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省级:一等 3 分,二等 2 分,三等 1 分(省教育厅颁发的); 市级:一等 2 分,二等 1 分,三等 0.5 分(市教育局颁发的); 区级:一等 1 分(区教育体育局局颁发的); - 11 - 以上教学成果赋分仅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九)其他赋分(必须为任现职以来) 1、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乡村骨干教师:市级赋 2分、县区级赋 1 分;获得“A 级教师”一次计 0.5 分,两次以上计 1 分。两类不累积计分。

  2、学科中心组成员:市级赋 3 分、区级赋 1 分。

  3、以上第五至八项不包含的荣誉:市行政局、区 2 分,区行政局、镇 1 分、区教研室、镇教育总支 0.5 分。

  以上其他赋分仅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五、工作要求 (一)严格工作程序。学校从大局出发,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和民主监督,严格按照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单位审查、呈报部门审核的程序办理。

  1.制定方案。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纪检监察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职工代表等组成,人员不少于 7 人,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内容包括:本单位的申报指标、相关政策、范围、标准条件、方法程序、时间安排及组织领导等。工作方案须经专业技术人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教育总支审核、区教育体育局人事科备案后,向全体教师公布后,组织实施。

  2.申报评议。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进行个人自主申报,学校按照有关条件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对合格人选 - 12 - 进行公示。学校采取专业答辩、民主、赋分审核等多种方式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民主评议要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参加投票人员范围,并将其结果作为人选的依据。

  3.确定人选。成立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7 人以上,其中一线教师不少于 80%),根据民主评议、赋分审核等结果,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能力、业绩等情况,提出名单。学校根据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名单,确定人选,并在本单位公示 5 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填报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4.审核上报。学校对报送的评审材料逐项审核,查验是否真实、齐全、规范,逐项签署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分类上报。

  (二)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与检查,对提供假学历证书、假获奖证书、假论文以及填报假材料的人员,严格按照《关于严格职称评审规定严防滥用行政权力干预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X 人社字〔20X〕348 号)、《关于处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违反政策纪律问题的暂行规定》(鲁人职〔1994〕9 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 12 号)等规定严肃查处。对违反规定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人员,要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三)完善评价办法。学校在制定职称方案时,结合教 - 13 - 育教学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完善评价操作办法,力争去除简单的、机械的量化赋分评价,淡化论文、荣誉等头衔。时要更加注重对教师师德的考核,更加注重对教育教学工作量和质的考量,更加注重“教好教会”能力和业绩的考察,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业绩与能力的关系,外部标签与实际水平的关系,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双肩挑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关系,发挥职称评审的正确导向作用。

  (四)严格执行申报公示和异议期公示制度。学校组织申报时,结果(人员名单、人员排序等)及被人员填报的《一览表》,在单位内公示 5 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评审结束后,对评审通过人员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公示期为 15 天,公示时间、时限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取消本人或晋升教师职务任职资格,5 年内不准申报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六、其他有关事项 (一)任现职时间是指现职称评审通过时间。

  (二)如在同一系列中赋分结果相同,按下列顺序排序: 1、现任班主任优先; 2、教龄年限长者优先; 3、任现职...

篇四: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全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指南(2022 年版)一、评审依据(一)评审政策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0〕100 号);2.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关于下放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人社发〔2017〕169号);3.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关于下放全省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人社发〔2018〕87 号);4.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双肩挑”人员和职称评审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苏人社发〔2021〕86 号);5.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校职称评审预审备案工作的通知》(苏教师函〔2021〕32 号)。(二)评审标准1. 《江苏省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1 号);2.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2 号); 3. 《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3 号);4.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4 号);5.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5 号);6. 《江苏省本科院校艺术学科教师评价标准》(2017年版)。(三)评审办法1.《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人社部令第 40 号);2.《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苏职称〔2020〕42 号)。二、高校制定职称评审工作规程高校按照中央和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与定位、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等。1. 高校应依据《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苏职称〔2020〕42 号),修订完善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等,明确职称评审责任、评审标准、评审程序等。2. 本科院校应根据《江苏省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1 号)等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本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3. 高职院校应根据《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21〕62 号)等规定,结合本校实际, 及时修订完善本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4. 高校制定或修订的教师职称资格条件、评审办法、操作方案等文件须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职称制度改革要求。文件制定须按照学校章程规定,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经“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讨论通过并经公示后执行。5. 高校制定或修订的教师职称资格条件、评审办法、操作方案等应报主管部门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备案。6. 高校将职称资格条件、评审办法、操作方案等在校园网公开发布。7. 高校制定下发年度评审通知,明确岗位设置、评审标准、申报流程、评审程序、评审纪律监督和投诉举报受理渠道等。三、申报渠道及流程为健全高校职称评审监管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职称申报资格预审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简化优化申报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自 2022 年起在江苏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上启用“江苏高校 职 称 管 理 系 统 ”(https://www.jssrcfwypt.org.cn/web/cdsu/rcfw/dw),实现网上在线申报、特定人员预审、评审结果备案、职称证书打印等功能。1. 个人申报。申报人根据高校年度职称评审申报通知,按规定向学校提交相关申报材料,经院系推荐并公示后报本 校职称管理部门。2. 高校准备工作:(1)登录“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实名注册(已在江苏人社一体化平台实名注册的高校无需重新注册)并提交经办人授权委托书、集中式电子印章授权使用书、本校职称专用章印模、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等登记备案材料。纸质材料寄到省职称办(南京市北京西路 24 号 310 房间),PDF 版本发送到邮箱:110636439@qq.com。(2)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到省、市相关部门为“双肩挑”人员办理核准认定手续。其中,省管干部报省委组织部核准;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含省管干部)、内设综合管理机构副职以上领导以及二级教学、科研、教辅机构专职党务岗位领导,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市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含省管干部)、内设综合管理机构副职以上领导以及二级教学、科研、教辅机构专职党务岗位领导,报所在地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3. 在线提交。高校职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登录“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点击“单位办事”项下“人事人才”栏目,进入高校职称管理系统,上传真实性承诺书、经核准备案的高评委会专家库,录入本校职称申报人员信息和预审对象所需佐证材料,在线提交预审。4. 网上预审。省教育厅在线对高校管理人员申报高校教师系列(教学、科研)高级职称、高校校级领导及其在本校 工作的直系亲属申报职称进行资格预审,重点审查是否属于经核准备案的“双肩挑”人员、是否按岗申报。资格预审结果5 个工作日内在线反馈高校。四、高校组织评审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开展思想品德考核、教学考核、同行送审、学科组评议、高评委会审定等各项工作。1. 组建年度评审委员会。高校从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不少于 25 名专家,组成年度评审委员会。实际参加投票人数不得少于抽取专家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 20%。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人数不少于 11 人。实际参加投票人数不得少于抽取专家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校外专家不得少于 20%。高校组建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入选专家的专业技术职务和人员比例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高校组建评委会存在困难的,可通过“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提供的全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随机抽取组建。2. 评前公示。高校职称管理部门将审核通过人员的基本信息及业绩成果在校园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高校校级领导及其在本校工作的直系亲属、“双肩挑”人员申报的岗位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应单独公示不少于 5 个工作日。3. 学科评议组评议。学科评议组对公示无异议人员申报的教学、科研业绩及其他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评价,经无记名 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学科组成员人数二分之一的,方可向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推荐。抽取的学科评议组专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学科,必须覆盖所有参评人员的专业领域和学科。4. 评委会审定。评委会对学科评议组评议结果审定,经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委员人数三分之二的,方可通过评审。5. 评审结果公示。评审结果须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五、评审结果备案1. 高校须在每轮职称评审结果公布 1 个月内,由本校职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登录“高校职称管理”系统,在线提交评审结果和评审工作总结情况,分别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备案。其中,评审工作总结须对“双肩挑”人员申报评审高校教师系列(教学、科研)职称,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称人员、高校校级领导及其在本校工作的直系亲属申报职称单独做出说明。2.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分别受理各高校评审结果备案,发现问题在线沟通,并在线反馈相关高校。六、证书打印和查询1. 高校根据备案结果在线自主制作高校教师职称证书,使用本校教师职称专用章印模。2. 高校教师自行登录“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下载、打印本人职称电子证书。 七、明确相关政策口径1. 规范高校自主评审权限和范围。本科院校自主评审高校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职称,实验技术系列高、中、初级职称,以及其他辅系列中级和初级职称。高职院校自主评审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职称,实验技术系列高、中、初级职称,以及其他辅系列中级和初级职称。高校不得以高校教师高评委会的名义评审其他辅系列高级职称,其他辅系列高级职称应由高校在空缺岗位内按原渠道直接向省有关高评委会择优推荐评审。2. 规范统一高校专任教师职称名称。高校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3. 规范高校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工作。高校可参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的《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校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办法,或在本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明确相应条款。高校据此对从国内外引进、没有职称或越级申报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时,要从严把关,申报人的业绩、成果应在全校公开展示。4. 规范高校教师职称委托评审程序。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需委托其他高校代为评审的高校,应正式致函受托高校, 受托高校应将评审结果函复委托高校。委托高校自行完成在线提交评审结果、备案、证书制作等系列流程。除联合评审、委托评审外,高校不得自行接收其他非本校教师职称申报。5. 明确高校教师按岗申报、按岗评审政策:(1)明确高校专任教师职称评审政策。高校专任教师须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后,符合条件者方可申报评审其他系列(专业)本级及以下职称。医学类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带教教师须获得主岗位职称后,符合条件者方可申报评审教师系列本级及以下职称。(2)援疆援藏援青等专业技术人员(援派期 1 年及以上)在受援地申报评审职称时,申报材料需经派出单位审核同意,申报的职称原则上应和派出单位拟聘岗位职称一致。(3)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可选择聘用在专职辅导员岗位或专任教师岗位,聘用后分别按相应的职称条件进行评审。(4)聘用在非教师岗位的兼职从事高校军事理论教育教学人员,按所聘岗位申报相应系列职称;聘用在专任教师岗位的,可申报专任教师职称。(5)申报人在评委会会议召开前发生岗位变动的,如申报的职称与新岗位要求不一致的,应按与新岗位相匹配的职称重新申报。6. 明确高校教师职称转评政策:高校专任教师(教学、科研)转任教育管理或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岗位的,其教师(教学、科研)职称可以直接申报教育管理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高一级职称。教育管理岗位转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岗位,或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岗位转任到教育管理岗位的,原岗位职称(教育管理专业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以直接申报新岗位高一级职称。其他岗位转任到专任教师(教学、科研)岗位的,原职称须先按规定转评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职称后,方可申报高一级职称。7.“双肩挑”人员申报教师职称,教学工作量和专业实践要求不低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管理研究成果不超过总要求的三分之一。8. 全职博士后在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期间,可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具有副高职称的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9. 按照规定程序取得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农业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卫生、出版、翻译、通信、船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以考代评”系列专业职称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由高校自主聘用,无需再组织评审。八、其他事项1. 高校要加强对职称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职称评审监督机制,对职称评审工作的全程进行监督;要严格规范评审程序,不得降低要求、违规设置评审专家库;要严格评审公示制度,坚持评审办法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不得违 反流程、暗箱操作。职称评审活动一般不得跨年度进行,如有特殊情况需事先报经省职称办同意。2. 高校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进入“江苏高校职称管理系统”,完成评审结果报备,逾期将无法备案。高校自主评审通过的高级职称人员,纳入全省高级职称人员信息库统一管理。3. 高校在执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和标准条件过程中,要加强宣传解读,注重过渡衔接,确保职称评审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篇五: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2022 年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方案参考范文 为做好 2022 年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根据《市人社局关于开展 2022 年度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x 人社办函〔2022〕x 号)和《市人社局关于印发〈xx 市深化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x 人社办发〔xxxx〕x 号),制定本方案。

  一、评审层级和方式 技工院校教师系列初级职称(助理讲师、三级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采取单位聘任方式,用人单位按照《xx 市用人单位聘任初级职称办法(试行)》(x 人社局发〔xxxx〕x 号)规定,对符合评价标准的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后自主聘任。

  技工院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职称(含讲师、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采取专家评审方式。经评审通过的人员取得相应职称,由用人单位自主聘用。

  二、参评范围 本市公办技工院校中从事技工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截至 2020 年 9 月 1 日,技工院校应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且有技工院校学籍全日制在校生。

  三、评审标准 2022 年技工院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标准按照《市人社局关于印发〈xx 市深化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x 人社办发〔xxxx〕x 号)执行。

  四、岗位要求 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技工院校,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申报评审。受到党纪处分、政务处分人员,在影响期内不得申报。

  五、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请人提供材料 1.《xx 市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其中,中级一式二份,副高级和正高级一式三份。

  2.《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表》,一式十五份。

  3.《技工院校教师系列申报____(职称名称)业绩情况表》,一式十五份。

  4.证书。包括最高学历证书、最高级别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等复印件。

   5.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专利、业绩证明函、奖励证书等能够证明本人创新能力、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业绩材料复印件。

  (二)用人单位提供材料 1.办学主管部门出具的委托代评函。

  2.申请人员名册(纸质及电子版),包括:报评人员名册、破格人员名册、专业不对口人员名册。

  3.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一览表。

  4.推荐参评人员综合排序情况。

  上述材料均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全部报送材料由用人单位按照“一人一袋”原则,统一进行申报。档案袋封面粘贴《xx 市技工学校教师职称申报材料一览表》。相关表单电子版可与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联系获取(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

  (三)继续教育要求 继续教育完成情况实行申报人承诺制,用人单位、办学主管部门逐级对申报人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核验,市人社局对申报人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抽查,对承诺不实的申报人取消当年申报资格。申请人员须按照《xx 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累计不得少于 12 天(96 学时);具有高级职称的,每人每年累计不得少于 18 天(144 学时)。

   (四)破格申报及专业不对口要求 对于破格申报职称的,应严格依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条件,由用人单位出具破格报评报告,并加盖办学主管部门公章。

  对于学历层次达到申报要求,所学专业与所任课程不相关的,需参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六、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推荐。各用人单位、办学主管部门开展职称申报推荐工作。申报人按照各用人单位职称评审工作安排,准备相应材料。用人单位审核材料后开展推荐,对推荐结果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送办学主管部门审核。公示资料以图片方式留存备查。办学主管部门应于 11 月 30 日前审核确定推荐申报人员。

  (二)申报材料报送。申报材料由用人单位报送市人社局。报送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7 日至 9 日(具体安排详见附件),报送地点为市人社局会议楼 204 会议室。在全市职称评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申报人员、用人单位及办学主管部门应及时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审核工作,由办学主管部门提交至 xx 市技工院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

  (三)组织专家评审。市人社局按照申报职称等级,将申报材料分别提交 xx 市技工院校教师系列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行评审。

   (四)评审结果公布。评审工作结束后,市人社局将评审结果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5 个工作日。

  (五)获取职称证书。公示无异议后,评审通过人员名单报市职称工作办公室备案。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可按照《市人社局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电子证书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x 人社规字〔xxxx〕x 号)有关规定,在职称评审系统中获取电子职称证书。

  (六)纸质材料退回。职称评审工作完成后,用人单位应及时领回申报材料并退还至申报人,同时做好评审材料的归档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评审申报。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国家和我市有关职称评审工作政策,按照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申报、审查、推荐、公示等各环节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确保上报评委会材料客观准确。

  (二)严格规范推荐程序。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评审方案组织申报推荐工作。推荐工作中,认真落实职称工作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等制度。

  (三)严格执行评审纪律。申请人应如实录入业绩成果。对通过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取得的职称一律撤销,并按照《xx 市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x 人社规字〔xxxx〕x 号)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附件 2021 年技工院校教师系列职称申报安排表 时间 单 位 12.7 (星期一) 9:00-11:30 xx 市广育专业技术学校、xx 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xx 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14:00-16:30 xx 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xx 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xx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12.8 (星期二) 9:00-11:30 xx 市交通技师学院、xx 市翔宇科技贸易学校、xx 市公用技师学院、xx 市烹饪技术学校 14:00-16:30 xx 市航运学校、xx 滨海技工学校、xx市开放技工学校、xx 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附属技术学校 12.9 (星期三) 全天 材料补充整理

篇六: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学校“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一体化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将“三全育人”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2. 坚持遵循规律、因材施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梳理挖掘各群体、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实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把握特点、精准发力,不断提高“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3. 坚持创新发展、务实高效。深入推进“十大育人”专项工作,注重学校社会配合,网上网下融合,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工作模式、载体、方法和途径,始终保持“三全育人”工作生机和活力。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真正落到育人效果上,加快实现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的建设目标。

  4. 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合 力。进一步深化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推动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责权明晰、全员参与;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 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着力形成“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格局。

  三、基本要求 1. 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引领改革,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 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

  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四、主要任务 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自觉树立育人意识,夯实责任,以德为先,将育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将育人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环节,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 强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委员和有关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校层面聚焦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

  学院层面主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2. 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让师生充分感受到“三全育人”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 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简称“十大育人”体系),构建校院两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3. 创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4. 加大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及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编制;专业技术职称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 业技术岗位。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

  5. 改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评价管理模式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专项检查考核机制,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三全育人”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修订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五、主要内容 1.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挖掘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鼓励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育才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育才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落实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突出体现对教师教学中育人内容的考核与评价,完善对教师教案设计中育人内容的规范、引导、评价机制。制定课堂教学管理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

   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执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推行大学生学业辅导制度。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学习平台,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

  2.。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方式方法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育人思想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奖励、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学院每年定期在学生中开设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3.。

  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 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发挥学校社会品牌的示范作用,把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调查活动中,加强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园、实践实训中心、城市社区、校地合作点、定点扶贫村、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教学实践,拓展完善协同育人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短学期实践、政府各类第三方评估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内容,在学年内或寒暑假推行劳动月、劳动周制度;做好学生在定点实习基地实习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军事训练实效;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推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第二课堂”奖励制度。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落实《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社区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一批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完善志...

篇七: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范 文 2022 年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复 1 / 10 2022年-2023年 习题精选 51 题及答案( ( 精选) ) 2022 年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水平能力测试复习 题精选 51 题及答案(精选)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 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 者既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 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普通教育学中使用的 “教育”概念,即是这种狭义的教育。其特点:它的对象主要是新生 的一代,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 化;这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 指导下进行的;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 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 育问题是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葛亮因 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存在的 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 2022年-2023年 育规律,为教育实践 提供理论依据。

   3 / 10 2022年-2023年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答: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 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心脏参加 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 是直接的教育 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人微言轻教育的对 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 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 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 介。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 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 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4、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2022年-2023年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种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种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和传统不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存在于 20 世纪中其以前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19 5 / 10 2022年-2023年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20 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 20 世纪初。

  1902 年第一近代学制, 即“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1903 年我国颁布了“癸 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 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沿 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论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 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 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19 世纪末,欧美一些 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 180 多个国家中,有 2/3 以上实行了九年或九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 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 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 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前世界许多国家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 双轨之间几乎是不 2022年-2023年 通的。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啬,也出现了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 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 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 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的、应用性的、工艺性 7 / 10 2022年-2023年 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 交流。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 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 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 单一。

   (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 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 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 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 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

  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 教育。7、简述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情况。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教育是在生产 2022年-2023年 过程和生活过程中,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是均等的,教育方法也只是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 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 9 / 10 2022年-2023年 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标志。夏、商、周设痒、序、学、校以教之,西周则建立了典型的政教 合一 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 私学大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

推荐访问:陕西省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陕西省 评审 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