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6篇

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6篇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贡晓静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0年第17期  摘要:文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为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6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6篇

篇一: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贡晓静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0年第17期

  摘要:文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为例,讨论了线上实训教学的特点,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总结了网络技术课程实训改革中一种更有利和实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验,有效解决了单独的线上实训课中教师演示性强而学生操作性弱的问题,为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7-0189-04

  Abstract:Takingthepracticalteachingof“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asanexample,thispaper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sofonlinetrainingteaching,expoundshowtoconstructandimplementtheonlineandofflineblendedtrainingteachingfromtheaspectsofteachingdesign,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evaluation,andsummarizesamorefavorableandpracticalonlineandofflineblendedteachingexperienceinthenetworktechnologycoursetrainingreform,whicheffectivelysolvestheindividuallineinthepracticaltrainingclass,theproblemofstrongdemonstrationofteachersandweakoperabilityofstudentscanprovidereferenceforteachersofrelatedmajors.

  Keywords:networktechnology;onlineandofflineblended;practicaltraining;teachingmode

  0引言

  线上教学是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让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更自由、灵活。但是单独使用线上教学仍然是有缺陷的,一是缺乏教师指导,学生不容易理解重难点;二是学生在自由的时空条件下学习精力容易分散;三是难以完成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实践技能水平。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应突出信息化教育,网络技术不仅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撑,在信息化改革中变化,亦在变化中促进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技能,目的也是让学生更了解网络。能力目标上是使学生能够组建典型局域网,能够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为网络配置资源,能够对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该课程在广西警察学院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和《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学校组织开展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建设项目之一,在当前线上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更有效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为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1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訓教学的探索

  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使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就业后单位用人的满意度。实训教学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主,围绕组织实训教学、讲授示范、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实训总结等环节进行设置。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流程对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有影响。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适应了新时期的需要[1-3]。互联网时代,传统课堂已不再是唯一的授课方式,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直播交流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业态。混合式教学不仅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混合,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训内容、实训平台、实训手段、实训评价等指标的有机结合[4]。

  2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构建

  2.1线上教学平台的运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不仅需要依托必要的仿真训练平台和实训环境[5],而且要有线上教学平台的支撑。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学校自建,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自建教学平台开销较大,与企业合作则较为灵活。目前有多家企业推出了线上教学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慕课中国、腾讯课堂、钉钉、智慧树等。

  2.2线上实训教学的特点

  线上教学包括共享式和定制式。共享式指经制作并审核通过后,发布在教学平台上供注册用户选择的课程,共享式的在线课程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智能终端就能够使用,对学生而言,可以自由地选择上课时间、课程甚至开课学校和任课教师来进行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定制式指教师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在指定的时间为特定的教学班级开设的课程,定制式的线上教学使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授课,平台提供多种教学互动手段,辅助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出在普通教学课堂里学习的环境,满足特殊情况下师生无法面对面授课的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共享式和定制式的线上教学,有助于推进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发展。

  除了教师讲授和演示,实训更重要的是学生实践操作。线上教学平台为线上实训的讲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缺陷[6]:如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学生容易走神,没有教师指导使学生难于把握重难点,有的线上直播平台缺少教学功能,师生互动体验较差等。

  2.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组成模块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三个组成模块:线上实训模块、线下实训模块、自主实训模块。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重难点及学时数的指导下,将实训教学内容解构到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学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线上实训模块包含了线上共享课堂和翻转课堂。依托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团队与智慧树共建了线上共享MOOC“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智慧树也为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线上翻转课堂平台,支持学习资源上传、作业布置、互动答疑、线上考试等,教师可基于平台搭建线上翻转课堂。

  线下实训模块采用传统的课堂实训教學,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实训任务,划分实训小组让学生开展实训。传统课堂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相之间“看得见、听得着、说得出、动得准”,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和现场指导。

  自主实训不是自由实训,也不是选做实训,而是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按规定必须完成的实训。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设置的自主实训模块,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源,包括知识点解析、实训指导、操作视频等,自主完成实训,并按要求提交实训作业和实训报告。

  3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实施

  本文以“TCP协议分析”实训项目为例说明实施过程。“TCP协议分析”实训项目以计算机网络传输层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依据已学习过的TCP报文首部格式和TCP可靠传输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训,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向具体的操作、观察和探究,真正理解TCP报文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和作用,熟悉和掌握TCP协议中“三次握手”的过程。依照教学大纲,“TCP协议分析”实训环节占3学时,项目分为线上实训模块、线下实训模块和自主实训模块,按照1:1:1进行学时分配。

  3.1线上实训模块的实施

  线上实训以智慧树和钉钉为平台,依次使用了线上MOOC、线上翻转课堂见面课和钉钉直播,占1学时,其中MOOC学习10分钟,线上翻转课堂见面课20分钟,钉钉直播15分钟。MOOC资源为“三次握手”在线视频课程,重点讲授TCP数据传输前如何确定数据传输的通信双方及身份问题,进一步分析探究三次握手机制,并演示利用Wireshark软件观察分析“三次握手”的具体过程,视频配套知识点练习题。MOOC资源为共享式,适用所有选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生,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课程建设还在进行中,本课程的MOOC资源只在开课专业试播。

  线上翻转课堂见面课为定制式教学,服务于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班级。智慧树的翻转课堂提供了学习资源上传下载、学习任务布置、作业考试、见面课、问答等多种功能,

  其中,见面课用于教师线上实时直播授课。在直播授课过程中,可使用包括语音直播、课件播放、互动投票、随机课堂点名、课堂抢答、学生课堂提问与答疑、课堂提问等教学互动手段,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参与学习。

  线上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为“TCP协议分析”,如图2所示,教师在指定的上课时间开设直播见面课;学生签到进入见面课堂听课;教师讲授如何使用Wireshark软件抓取TCP“三次握手”的数据包,获得数据包后如何进行包内数据的解析;在直播讲授的过程中,实时开放课堂问答功能,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为了减少学生线上学习时易走神的问题出现,教师设置随机课堂点名检查学生在线情况,设置课堂抢答邀请学生与教师连线回答问题,敦促学生跟进讲授的知识点。

  此外,线上翻转课堂还利用了钉钉直播辅助实训教学。使用钉钉直播前,要求学生采取分组形式,每组至少准备一台已配置好实训环境的计算机。在见面课中讲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钉钉直播逐项演示,教师控制演示速度,以便学生有操作和思考的时间。直播结束后生成课堂视频回放,如图3所示,以备自主实训模块使用。

  3.2线下实训模块的实施

  将线上实训延续至线下,实训课堂占1学时,课堂实训环境与线上演示采用的环境的一致,以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进行,每个分组3~5名学生,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法、讨论法等,针对线上MOOC教学的“三次握手”机制提出一到两个思考题,如:“第一次握手有什么标志性特征?”又如:“‘三次握手’机制会不会给网络安全造成威胁?”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TCP协议知识重难点的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操作练习解决问题。线下实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课堂、辅助学习、帮助思考,真正做到使学生线上学习不跑偏,线下操作有收获。

  3.3自主实训模块的实施

  自主实训指学生在课后基于已有的知识构建有针对性地自行操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主实训,“TCP协议分析”实训项目配套了实训指导手册,明确了实训目的和要求,罗列了实训环境搭建、实训操作内容和步骤的要点,布置了实训问答题,学生可根据实训指导手册,结合线上MOOC和翻转课及钉钉直播回放等完成自主实训。学生经过线上线下反复地训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强化思维意识,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3.4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考核的重要环节[7]。网络技术课程的成绩一般由20%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和60%期末笔试考试的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以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辅以学生

  课堂表现;实训成绩则主要以学生的实训报告为评价依据。传统的学习评价有可能导致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从新工科人才培养[8]的角度看,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对网络技术课程实训的学习评价也应与此融合。

  除了教师讲授和演示,实训更重要的是学生实践操作。线上教学平台为线上实训的讲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缺陷[6]:如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学生容易走神,没有教师指导使学生难于把握重难点,有的线上直播平台缺少教学功能,师生互动体验较差等。

  2.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组成模块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三个组成模块:线上实训模块、线下实训模块、自主实训模块。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重难点及学时数的指导下,将实训教学内容解构到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学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线上实训模块包含了线上共享课堂和翻转课堂。依托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团队与智慧树共建了线上共享MOOC“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智慧树也为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线上翻转课堂平台,支持学习资源上传、作业布置、互动答疑、线上考试等,教师可基于平台搭建线上翻转课堂。

  线下实训模块采用传统的课堂实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实训任务,划分实训小组让学生开展实训。传统课堂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相之间“看得见、听得着、说得出、动得准”,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和现场指导。

  自主实训不是自由实训,也不是选做实训,而是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按规定必须完成的实训。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设置的自主实训模块,让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源,包括知识点解析、实训指导、操作视频等,自主完成实训,并按要求提交实训作业和实训报告。

  3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实施

  本文以“TCP协议分析”实训项目为例说明实施过程。“TCP协议分析”实训项目以计算机网络传输层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依据已学习过的TCP报文首部格式和TCP可靠传输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训,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向具体的操作、观察和探究,真正理解TCP报文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和作用,熟悉和掌握TCP协议中“三次握手”的过程。依照教学大纲,“TCP协议分析”实训环节占3学时,项目分为线上实训模块、线下实训模块和自主实训模块,按照1:1:1进行学时分配。

  3.1线上实训模块的实施

  线上实训以智慧树和钉钉为平台,依次使用了线上MOOC、线上翻转课堂见面课和钉钉直播,占1学时,其中MOOC学习10分钟,线上翻转课堂见面课20分钟,钉钉直播15分钟。MOOC资源为“三次握手”在线视频课程,重点讲授TCP数据传输前如何确定数据传输的通信双方及身份问题,进一步分析探究三次握手机制,并演示利用Wireshark软件观察分析“三次握手”的具体过程,视频配套知识点练习题。MOOC资源为共享式,适用所有选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生,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课程建设还在进行中,本课程的MOOC资源只在开课专业试播。

  线上翻转课堂见面课为定制式教学,服务于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班级。智慧树的翻转课堂提供了学习资源上传下载、学习任务布置、作业考试、见面课、问答等多种功能,其中,见面课用于教师线上实时直播授课。在直播授课过程中,可使用包括语音直播、课件播放、互动投票、随机课堂点名、课堂抢答、学生课堂提问与答疑、课堂提问等教学互动手段,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参与学习。

  线上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为“TCP协议分析”,如图2所示,教师在指定的上课时间开设直播见面课;学生签到进入见面课堂听课;教师讲授如何使用Wireshark软件抓取TCP“三次握手”的数据包,获得数据包后如何进行包内数据的解析;在直播讲授的过程中,实时开放课堂问答功能,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为了减少学生线上学习时易走神的问题出现,教师设置隨机课堂点名检查学生在线情况,设置课堂抢答邀请学生与教师连线回答问题,敦促学生跟进讲授的知识点。

  此外,线上翻转课堂还利用了钉钉直播辅助实训教学。使用钉钉直播前,要求学生采取分组形式,每组至少准备一台已配置好实训环境的计算机。在见面课中讲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钉钉直播逐项演示,教师控制演示速度,以便学生有操作和思考的时间。直播结束后生成课堂视频回放,如图3所示,以备自主实训模块使用。

  3.2线下实训模块的实施

  将线上实训延续至线下,实训课堂占1学时,课堂实训环境与线上演示采用的环境的一致,以学生操作为主,课堂进行,每个分组3~5名学生,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法、讨论法等,针对线上MOOC教学的“三次握手”机制提出一到两个思考题,如:“第一次握手有什么标志性特征?”又如:“‘三次握手’机制会不会给网络安全造成威胁?”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TCP协议知识重难点的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操作练习解决问题。线下实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课堂、辅助学习、帮助思考,真正做到使学生线上学习不跑偏,线下操作有收获。

  3.3自主实训模块的实施

  自主实训指学生在课后基于已有的知识构建有针对性地自行操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主实训,“TCP协议分析”实训项目配套了实训指导手册,明确了实训目的和要求,罗列了实训环境搭建、实训操作内容和步骤的要点,布置了实训问答题,学生可根据实训指导手册,结合线上MOOC和翻转课及钉钉直播回放等完成自主实训。学生经过线上线下反复地训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强化思维意识,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3.4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的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考核的重要环节[7]。网络技术课程的成绩一般由20%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和60%期末笔试考试的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以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辅以学生课堂表现;实训成绩则主要以学生的实训报告为评价依据。传统的学习评价有可能导致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从新工科人才培养[8]的角度看,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对网络技术课程实训的学习评价也应与此融合。

  

  

篇二: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原创典型案例】基于教育信息化2.0下省平台在线教学组织尝试

  一、案例背景全国教育信息化2.0大力推出,重视课堂实际应用。恰因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我们的生活,打乱了师生教与学的脚步,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将在线教与学的方式推到教学前沿,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措手不及时,我们平潭一中积极搭建基于QQ平台的直播教学系统,尝试解决各学科的在线直播教学的难题。同时要解决上线检测,错题本,质量分析等智能化大数据处理。二、问题与思考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2016年开始接触、使用省资源平台,在平时线下线上教学中略感其耗时间精力,一直闲置没打理更新空间。现在教学从线下转为线上,在线教学中师生坐在电脑前、手机后,中间隔着网络的“万水千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要先熟悉平台,还要帮其他老师解决相关使用操作平台等问题,我心中忐忑不安,在线教学中对学生自学、听课、复习、作业等了解和把控感觉力不从心,不自信。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在课堂QQ直播教学基础上,如何有效落实课前自学、课堂组织、课后复习、测试组织、作业缴交、练习批阅等等教学环节,才能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同时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在学校领导、校长等帮忙建微信交流群,在省平台管理员指导下,制作操作流程、手册和相关微视频教程,完成漫长四个月线上教学和检测任务,并取得师生认可,教师信息化技能也有长足进步,学生学法丰富且完善了,素养和兴趣都自我提升。围绕在线教与学的实效提升这一主题,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方式,紧扣“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应用,立足省平台及其配套工具软件:教学助手(现已收费)、互动课堂、人人通空间APP,开展在线教学尝试,探索在线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组织和提效,思考“如何结合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学效率”。

  三、在线教学实践举例现按照主要学习环节将具体实践操作简介如下:1.落实课前导学在线教学中课前自学预习环节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凸显。在线教学中教师无法时刻关注到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家长监督的一旦不能及时到位,导致直播教学中学生“开小差”可能成为“常态”化的问题,能否带着“学习问题”进入直播课堂听课,在课堂中针对性地解决学习困惑,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直播教学效果,因此课前的自学和预习就极为重要。同时由于疫情的突然性,导致部分学生教材和练习都没能带回家,在家的学习资源不充分,也给学习造成困难,因此大家都积极想办法将课本“安全”送到学生手上。为了更充分有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自学,我积极尝试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中“课前导学”模块,将学生学习资料(电子教材、导学案、预习视频等各种资源)、以及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及时推送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充分课前自学。“课前导学”模块支持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自学作业及预习困惑,在课前反馈给老师,系统进行自动统计,方便我们老师及时跟进提醒,监督同学完成自学任务。通过学生提交的自学作业,老师课前能有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我们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也书写在导学作业旁边,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困惑改进课堂设计,导学作业批阅时,我们可以选择等级批阅,文字评语批阅、语音评价、手工评阅等多样化评阅,与学生进行分个性点拨互动,提升课前自学效率。

  2.灵活组织在线课堂由于学科的特点,如果在线教学中只是一味进行“课件”讲解教学效果有限,在平台进行“屏幕分享”直播,借助“互动课堂”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在线直播教学效果,省平台“互动课堂”中有更为多彩的、更为流畅的各类画笔功能,随机挑人、随写板、光荣榜、小组评分、录课、调用资源等课堂常用工具和学科工具,能进一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拓展课堂学习。在线教学中,特别推荐3个“小办法”给老师根据需求选用。①借助“互动课堂——工具——计时器”小工具,在课堂学生独立思考、课堂解题等环节中,通过计时器一方面给学生限定适当的时间,加强课堂的紧凑性,监督学生主动参与直播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思考和解题过程中,教师不能一直发言影响学生思考,但是一旦直播中没有声音和动作,部分学生就开始怀疑是否网络断线、直播异常,无法安心参与学习,因此通过计时器的动画,有效消除由于教师“直播静默”带来的问题。②通过“互动课堂——讲评作业”模块,课堂上可以轻松调取学生课前导学作业,根据需要在直播课堂中设计互动环节,展示学生操作流程,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策略,使得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③在保证教师手机和直播电脑位于同一网络基础上,不增加其他设备,通过“互动课堂——移动课堂——随堂直播”可以将教师手写示范的解题过程,实时地分享直播课堂中,实现在线教学中教师的动手示范,提高课堂的多样性。3.做好课后作业批阅及反馈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中“课后作业”模块,将学生课后作业及复习资料(pdf、word、图片、视频等资源)、作业要求及时推送给学生,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模块同样支持学生将作业的解答、存在的疑问等内容提交反馈给老师,系统自动统计完成情况,以便老师及时提醒,监督学生完成课后复习和作业巩固。在平台的支持下,作业批阅同样允许老师对学生作业采取等级快速批阅,文字评语批阅、语音评价、手工评阅、打回订正等多样的作业批阅方法,可以方便地通过作业开展师生互动。4.做好教学阶段性在线检测在线教学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必要的阶段性测试是检查学生阶段掌握情况,查缺补漏的常用办法,充分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中“智能检测”模块可以实施在线的阶段性检测,老师可以通过“导入试卷”(试卷需要按照系统指定模板进行排版)或者“选题组卷”等方式进行编制适当题量和分值的试卷,进行针对教学内容的命题组卷和测试安排。通过“智能检测”可以限定测试时长,指定缴交形式,推送给指定班级、特定学生,开展在线测试,甚至是实现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测试。测试结束后选择题和部分填空题系统智能批阅,免去教师巨大阅卷量,在教师批阅完解答题后,系统自动生成成绩及分析,形成成绩单、统计报表、逐题分析、学情汇总等,供老师参考调整教学。

  四、教学实践反思

  经过平时线下教学中省平台的应用、师生省平台学习空间的创建活动等,学生对省平台、人人通空间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和学生一人一号,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经过一阶段来的在线教学实践,有以下思考与老师们分享。1.在省平台技术支持下,积极组织在线教学尝试,深感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助手、互动课堂、人人通空间等组织课内外教学,能够使得在线直播教学更加流畅自然,教学效果比单纯的课件讲解来的更好,提高学科在线直播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特别是能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进行“全覆盖”的设计和监督,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把控和指导。2.省平台提供了能有效覆盖学生学习主要环节的技术支持,实现教师在同一平台系统下的个性化备课、在线授课、作业设计布置、测试安排等,而学生也只需要使用“人人通空间APP”,这使得教学组织的更加便捷,再者学生导学、作业完成情况能够自动统计反馈,智能检测部分试题的自动批阅、试题和成绩的系统自动分析等优点,现在可以在班级圈内分享、展示优秀和待提高的作品、答题卡。将教师从繁杂的教学组织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老师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在线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去,可以更多地进行教学反馈和个性化答疑。3.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在线教学中通过“常态化”的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推送、结合教师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可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自主学习等的良好学习习惯,利于渗透“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同时师生围绕导学及作业问题进行更多的在线交流互动,师生间的一对一答疑次数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4.立足QQ直播平台,结合互动课堂组织教学,能够将线下教学中教师已有的互动课堂教学经验和技巧迁移到在线教学中来,充分利用互动课堂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创设更多更有趣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学与省平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5.可能存在问题与不足:①由于教学尝试是在qq直播基础上,借助互动课堂组织教学,因此在直播教学中需要同时打开的软件占用较多的计算机内存,对直播教学计算机运行速度有一定要求。②由于不同学科积极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平台组织课内外教学,可能导致学生手机端需要安装的APP较多,需要学校层面进行统一推荐和引导,减少学生需要安装五花八门APP所带来的烦恼,如果能够搭建各学科统一基于省平台的教学组织架构,那将更加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③个别教师可能由于对省平台不熟悉导致使用困难,特别是智能检测的“试卷导入”需要按照“样本规范”进行排版才能正常导入,可能降低老师使用积极性。6.平台软件定时优化,完善插件功能,还有服务体系配套跟上,使用感受到轻松愉快;使用者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成为一个学校、单位专家,首先要学精学活专业知识,必须有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和服务素质。在“三通两平台”推广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平台使用,特别是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相信在省平台及配套软件工具的不断更新中,我们的线上线下教与学会更加有趣而高效。

  

  

篇三: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

  讨

  摘要:目前,传统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将课程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将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来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也是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动向。以造价管理课程为例,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在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期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混合式;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引言

  在传统造价管理课堂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差、实践课程较少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学生自身条件参差不齐也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当前高职院校造价管理课程启用了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来弥补难以拓展线下授课知识点的问题,混合式教学将成为今后开设课程的主要方式,但作为一种正在实践探索的教育手段,混合式教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高校开展工程造价教学的重要性

  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专业学习的重要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经济行为的专业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和应用价值,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工程造价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和应用中掌握一定的经济学规律,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实践提供直接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好《造价管理》混合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其应当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知识,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造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造价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经济学类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系统性地介绍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如市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介绍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内容和运行方式,同时,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树立了经济学思维,其探索和解释经济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工程造价教学尤其是那些依赖仪器和计算机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虚拟化技术构建了工程造价教学网络交互平台,发展了网络环境下的线上学习结合线下充分实践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首先要求建立一个实验教学网络交互平台,平台上不仅有实验要求、实验原理、操作视频等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还有最新仪器的介绍,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线上学习,包括仪器预约、实验预习、观看操作视频、完成预习练习等,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线下实操练习,实验中的结果数据随时上传到网络平台,实验结束后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负责网络平台的资源建设及实验设计,实验时以翻转课堂形式代替了以往的大量讲解,完成整个过程的辅导及监督、实验报告批阅及成绩评定。使有限的实验课时、有限的仪器设备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延伸,使学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虚拟仿真实验、远程实验以及自主开放实验。在该模式下,学生利用线上工程造价教学平台资源,进行仪器预约、实验预习、报告提交等操作,从而高效便捷地完成线下实验操作与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设计实验,高效地进行实验教学管理,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重构教学设计

  在推动高校工程造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中,必须要重构教学设计,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包括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

  环节。在进行课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情况、知识体系以及学习环境等进行调研,针对混合式教学环境下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网络教学环境与课堂的优化,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课程设计环节中,需要结合课程实际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表。在课程实施环节中,混合式教学工作需要结合课程目标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阶段出发,推动教学环境的优化。在混合式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课程评价方法,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根据评价结果,开展有效的教学进度调整工作。

  3.2创新教学手段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利用微课、线上教学平台、微信、超星学习通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组织线上学习小组,开展组内监督工作,采用统一团体答疑的方式,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需要对线上互动形式进行丰富,鼓励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沟通,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互动需要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收获。除此之外,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借助线上教辅工具,发挥出其即时性与便利性的优势,构建教学讨论专题以及专题任务,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调整。

  3.3优化教学资源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来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教学案例,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运用优秀的教学案例开展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案例运用中存在许多的局限性,许多最新的案例并没有融入课堂教学中,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资源,选择一些最新的典型案例,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对案例资源库进行优化,为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发挥丰富教学资源的优势,更好推动当前教学工作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4开发虚拟仿真的教学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实际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有几个实验的工程实践中很难完成,例如,一些高价的破坏性的一些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三维虚拟技术来进行操作,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课程的教育有很大的限制,不然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这种基于虚拟国际实验室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可以用于让在校学生在没有虚拟国际实验室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实践训练,突破学习时间和实验空间的双重限制,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虚拟实际操作中的技能非常有益。

  3.5探索学习的虚拟情景

  利用网络虚拟化和现实网络技术在网上学习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的环境,人们通过各种虚拟现实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做科研,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还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与实际接轨,了解其中的本质内容,从而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非常有应用的价值。

  结语

  总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保留传统线下教学中的课堂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又能借鉴线上教学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率高、教学资源丰富、师生交流互动方便等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高校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已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路径,高校教师要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使得教育成果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佳.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2(01):99-101./j.cnki.issn2095-2457.2022.01.34.

  [2]樊辰辰.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职业英语教学效能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0):50-52.

  [3]王颖.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1(19):131-132.

  [4]朱红艳.高职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1(39):9798.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规划2021年度“十四五”科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HZJG)2021226成果

  

  

篇四: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王璐璐来源:《校园英语》2020年第7期

  文/王璐璐

  【摘要】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外语教育的必然发展态势,也是信息化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交互软件的全面普及改变了教育的大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深刻全面地影响了教育的各个方面。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探究多种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切实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王璐璐(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大连大学2018年度教改立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持续升温,在课时量减少、教学任务繁重的严峻现状下,利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也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因此,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择优,合理组合,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需求。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创新,混合式教学并不仅仅是把另一种技术元素添加到现有的教学结构上,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结构,并告诉我们如何教学。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既完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又让学生的在线学习变得更易接受,创设了一个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独特融合的教学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必将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颖有效的途径。

  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所作研究选取《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和第三册的精读课程为教学内容,选取2018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教学实践对象。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上传课文相关背景知识、词汇讲解的课件,学生在线完成导学作业,记录学习难点。课堂教学(课中)第一步主要使用“雨课堂”进行互动式提问,以游戏竞赛、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错误;第二步进入课堂的互动式学习,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作业展示等活动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学生对线上学习内容的理解。课堂上还会进行文化导入,开展跨文化教学。课后学生需要完成基于单元学习的线上(U校园平台)作业(包括词汇题、阅读理解题、听力理解题),写作与翻译作业(Iwrite写作平台),以及自主测试(Itest测试平台)。总之,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教学环节缺一不可,有序链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辅相成。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既有通过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的讨论,又有传统方式的课堂授课和小组研讨,很大程度上精炼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便于有效教学的开展。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1.课前导学与自学阶段。学生在该阶段主要完成对教学单元主题和知识点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教师需要准备充分的教学素材,如线上教学的视频和词汇作业、线下教学的单元内容、微型课件资源的建设、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业和任务的发布等。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在自学教学素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将学习的情况反馈给教师。

  2.课中教与学阶段。该阶段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传授,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主要的环节包括课堂测验、教师点拨、任务操练、学生讨论等。教师不仅需要测试学生对在线内容的学习效果,特别是检查学生对单元词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完毕后,教师需要对重难点进行概括和梳理,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任务操练主要针对知识难点、知识运用和教学新内容而设定。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抢答竞赛等各种任务型学习方法完成对所学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内化过程。3.课后的延伸与拓展阶段。该阶段仍需依托智慧教学云平台协助完成。教师除了在课堂给学生布置拓展学习任务,让学生具备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要在平台上继续监督学生完成在线反馈和讨论,并下发新一轮的学习任务。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最终的教学总结和反馈。

  4.教学评价。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过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鼓励学生加强平时的任务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强调形成性评估的学习效果,降低终结性评估的局限性,这将大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从而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课前在线自学+课堂表现+课后线上线下温故+期末测试”的全过程评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监控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全过程,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目的性增强。课前导向性的线上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面授课程之前将与阅读材料联系密切的词汇、背景知识、主题思想等进行深入学习,并明确学习难点,记录学习笔记,从而带着学习目的走进课堂,让面授课程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增进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师生磨合,学生了解并熟悉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能够主动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切身体会到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使得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成就感增强。

  3.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增强。线上学习资源丰富,学生通过文字材料、音视频材料、慕课等资源,积累大量听、说、读、写的语料资源,并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加以应用。教师利用雨课堂的课后口语作业功能解决了学生课堂上不敢说英语的问题,同时,雨课堂的分组讨论和小组互评功能也让学生勇于开口说英语,善于互动学习。

  

篇五: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基于智慧校园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实践与创新

  作者:陈革英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12期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了教学时空,促使线上线下教学融合逐渐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因此,该文在总结梳理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标杆校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典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型、协作学习型、辅导教学型,深入分析了智慧校园对新型教学形态的支撑,并指出了基于智慧校园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智慧校园;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创新方向中国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2020年我国开展了一次超大规模线上教学,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服务机构和相关企业等也积极行动,为广大师生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多方合作共同保障了超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此次大规模线上教学为检验教师们在线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供了舞台和机会,也最大程度上检验了线上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为推动线上教学向常态化、规模化发展,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颁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1]。同年8月教育部也充分肯定了线上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应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各级各类中小学应汲取疫情期间取得的经验,继续推动线上教学常态化应用,发挥线上教学最大价值以支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线上线下的紧密融合,使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都能为师生进行知识探究和互动提供场所。柯清超教授提出当代人才培养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班级授课制的规模化教学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2]。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特征优势,积极探索基于智慧校园的、虚实融合场域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样化教学格局。

  (一)智慧校园支持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内涵与特点

  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以面向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理念,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创建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以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3]。祝智庭等认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学习场景中各種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生态,实现个性化教学与服务的教学新样态[4]。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了智慧教学体系的应用和推广,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以智能技术为前提,是信息技术与学校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具体表现。

  因此,本研究认为智慧校园支持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应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满足师生多场景、碎片化、移动化教学需求为目标,在为师生创建网络安全稳定、平台互通互联、资源优质共享的智慧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智慧校园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具有教学场域无界化、教学体验沉浸化、教学组织协同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评价智能化、教学决策科学化等特点,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双向交织、无界共享、无缝联通。

  (二)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重点关注如何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基础上,将传统面授教学与线上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混合学习理论”及“主导-主体”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是“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整合模式”[5],但这种结合不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的叠加。南国农先生认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6]。“主导-主体”学习理论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论[7],强调两者的相互作用,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开展:(1)不应简单关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是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关注如何才能使其更加有效;(2)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比例如何分配,何时进行线上教学及进行线下教学,分别讲授什么教学内容,采用何种策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3)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如何兼顾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具体需要,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实现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

  (三)中小学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实践

  本研究融合混合学习理论、“主导-主体”学习理论,基于宁夏“互联网+”示范区标杆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宁夏银川市J小学的三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典型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并从案例概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剖析,总结梳理了数据驱动的以学定教型、深度交互的协作学习型和精准个性的辅导教学型三类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数据驱动的以学定教型融合教学模式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J小学罗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语文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节第二课时。该案例搭建了包括学校教室、网络空间,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在内的具备资源共享、即时反馈、人机交互、统计分析等功能的教学环境,同时编写了微课、任务单、课件、练习题等资源。在此基础上,罗老师在线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回到课堂上学生则需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完成知识内化以及课堂学习重难点的突破,课后再在线上完成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学生课后作业平均分(90.47分)较高,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同伴互评,线上学习行为参与度及学生情感参与度均较高,有效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数据驱动的以学定教型融合教学模式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教”为目标导向,实现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智能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完成对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的“颠倒”,先开展虚拟网络空间的线上自学,再回到学校课堂空间进行集体授课与教学重难点强化提升。其中线上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资源学习与自学反馈,教师进行测评诊断与学情定位。

  2.深度交互的协作学习型融合教学模式

  《条形统计图》是J小学马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数学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具备资源共享、即时反馈、人机交互、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互联网教学环境及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课件、随堂练习等教学资源的支持下,马老师采用线上协作与线下施教,在线下依据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在学校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自学等活动。从合作学习任务的准确率、使用统计方法和绘制统计图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同时,大多数学生在基于自组织的协作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在線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情感参与度。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协作学习型融合教学模式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自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为目标导向,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在线交互,多方面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协作探究,促进学生协作知识建构。该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课堂相连接而形成的无缝融合的教学环境,先协作后施教,线上以协作探究为主,线下以集体授课为主,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目标和过程下,基于自组织的协作学习完成各类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精准个性的辅导教学型融合教学模式

  《商的变化规律》为J小学马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数学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案例以学校教室、网络空间,教师终端、学生终端为教学环境,并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习题讲解视频等教学资源,在线下依据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在学校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自学等活动。在线上马老师依据对学生的学情诊断,把握学生课后作业的困惑点,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学。通过马老师的线上辅导,学生课后作业的错题平均订正率得到提高,达到了95%。同时,大多数需要教师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从问卷量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学生学习情感参与度较高。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辅导教学型融合教学模式以“辅”为目标导向,先施教后辅导,通过对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培优补差,将群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同步辅导与异步辅导相结合,为教师开展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教学模式先开展学校课堂空间的集体授课与练习测评,再到虚拟网络空间中依据测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辅导,线上辅导的过程是由教师在线上对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开展教师与学生间的同步与异步交流。

  综上,基于智慧校园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开展在保证面对面班级授课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支持服务作用,分别以“教”“学”“辅”为导向,面向校内班级学生组织开展教师讲授、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优势特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实现学校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有机统一。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融入线上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流程重构,其对于学校教育环境升级、教学模式创新、资源高质量建设、共享均提出了新

  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金凤十六小”)于2018年9月建校,先后被确立为自治区首批“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自治区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校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智能化学习环境与终端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必备条件,学校除了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应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开展提供涵盖新型网络设施及各类智能教学系统等的软硬件基础支撑,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金凤十六小以建成智能感知、自动识别、互联互通、虚实融合、舒适便捷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充分考虑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将校园划分为慧教区、慧学区、慧思区、慧行区、慧德区等五个区域,形成了用“学”启“慧”、以“思”促“行”、依“行”砺“德”的启慧学坊。一是建立了集无线网、有线网及移动互联网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实现全校无线网无死角全覆盖、校园局域网网速提升,为数据、信息及资源搭建了无缝稳定传输通道,支持师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教与学活动;二是优化升级学校信息化设备,优先解决班级教室、功能教室和办公室的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配置问题,实现班级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录播直播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全覆盖,同时引进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智能授课助手、智能录播系统等软件,打造智能化、可视化、互动性融合式教学环境;三是打造智慧教学融合环境和赋能教学融合空间,构建了多媒体数字阅读体验馆、创客教室和仿真实训虚拟演练馆,为落实智慧教学、虚实融合教学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二)一体化一站式管理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拓宽了教学场景,便捷高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能够减员增效,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应以科技引领,用技术赋能,着力促进新基建核心技术与学校教学的深化融合,对各类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或嵌入式处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各场景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贯通,实现各类校园管理业务流程的简化和再造,为师生提供精准、便捷、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教育数据资源的统一采集、按需调配、有效共享。为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体验感,金凤十六小搭建了以自动感知、智能分析、可视化呈现为特色的一体化一站式管理系统,整合了智慧教学、智慧研训、智慧管理和服务等的各类教育应用或平台,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学习互动平台、智慧教学系统、智慧研修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家校互动系统等。该系统有效联接了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用户,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深度融合,推进了资源和数据的共建共享,改进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育管理、提升了学校绩效,满足了师生、家长对“一站式”“综合式”管理服务的体验需求。

  2.深度交互的协作学习型融合教学模式

  《条形统计图》是J小学马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数学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具备资源共享、即时反馈、人机交互、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互联网教学环境及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课件、随堂练习等教学资源的支持下,马老师采用线上协作与线下施教,在线下依据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在学校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自学等活动。从合作学习任务的准确率、使用统计方法和绘制统计图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同时,大多数学生在基于自组织的协作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情感参与度。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协作学习型融合教学模式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自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为目标导向,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在线交互,多方面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协作探究,促进学生协作知识建构。该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课堂相连接而形成的无缝融合的教学环境,先协作后施教,线上以协作探究为主,线下以集体授课为主,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目标和过程下,基于自组织的协作学习完成各类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精准个性的辅导教学型融合教学模式

  《商的变化规律》为J小学马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数学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案例以学校教室、网络空间,教师终端、学生终端为教学环境,并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习题讲解视频等教学资源,在线下依据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在学校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自学等活动。在线上马老师依据对学生的学情诊断,把握学生课后作业的困惑点,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学。通过马老师的线上辅导,学生课后作业的错题平均订正率得到提高,达到了95%。同时,大多数需要教师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从问卷量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学生学习情感参与度较高。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辅导教学型融合教学模式以“辅”为目标导向,先施教后辅导,通过对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培优补差,将群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同步辅

  导与异步辅导相结合,为教师开展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教学模式先开展学校课堂空间的集体授课与练习测评,再到虚拟网络空间中依据测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辅导,线上辅导的过程是由教师在线上对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开展教师与学生间的同步与异步交流。

  综上,基于智慧校园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开展在保证面对面班级授课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支持服务作用,分别以“教”“学”“辅”为导向,面向校内班级学生组织开展教师讲授、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优势特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实现学校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有机统一。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融入线上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流程重构,其对于学校教育环境升级、教学模式创新、资源高质量建设、共享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金凤十六小”)于2018年9月建校,先后被确立为自治区首批“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自治区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校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智能化学习环境与终端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必备条件,学校除了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应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开展提供涵盖新型网络设施及各类智能教学系统等的软硬件基础支撑,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金凤十六小以建成智能感知、自动识别、互联互通、虚实融合、舒适便捷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充分考虑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将校园划分为慧教区、慧学区、慧思区、慧行区、慧德区等五个区域,形成了用“学”启“慧”、以“思”促“行”、依“行”砺“德”的启慧学坊。一是建立了集无线网、有线网及移动互联网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实现全校无线网无死角全覆盖、校园局域网网速提升,为数据、信息及资源搭建了无缝稳定传输通道,支持师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教与学活动;二是优化升级学校信息化设备,优先解决班级教室、功能教室和办公室的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配置问题,实现班级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录播直播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全覆盖,同时引进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智能授课助手、智能录播系统等软件,打造智能化、可视化、互动性融合式教学环境;三是打造智慧教学融合环境和赋能教学融合空间,构建了多媒体数字阅读体验馆、创客教室和仿真实训虚拟演练馆,为落实智慧教学、虚实融合教学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二)一体化一站式管理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拓宽了教学场景,便捷高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能够减员增效,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应以科技引领,用技术赋能,着力促进新基建核心技

  术与学校教学的深化融合,对各类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或嵌入式处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各场景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贯通,实现各类校园管理业务流程的简化和再造,为师生提供精准、便捷、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教育数据资源的统一采集、按需调配、有效共享。为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体验感,金鳳十六小搭建了以自动感知、智能分析、可视化呈现为特色的一体化一站式管理系统,整合了智慧教学、智慧研训、智慧管理和服务等的各类教育应用或平台,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学习互动平台、智慧教学系统、智慧研修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家校互动系统等。该系统有效联接了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用户,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深度融合,推进了资源和数据的共建共享,改进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育管理、提升了学校绩效,满足了师生、家长对“一站式”“综合式”管理服务的体验需求。

  2.深度交互的协作学习型融合教学模式

  《条形统计图》是J小学马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数学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具备资源共享、即时反馈、人机交互、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互联网教学环境及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课件、随堂练习等教学资源的支持下,马老师采用线上协作与线下施教,在线下依据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在学校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自学等活动。从合作学习任务的准确率、使用统计方法和绘制统计图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同时,大多数学生在基于自组织的协作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情感参与度。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协作学习型融合教学模式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自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为目标导向,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在线交互,多方面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协作探究,促进学生协作知识建构。该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课堂相连接而形成的无缝融合的教学环境,先协作后施教,线上以协作探究为主,线下以集体授课为主,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目标和过程下,基于自组织的协作学习完成各类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精准个性的辅导教学型融合教学模式

  《商的变化规律》为J小学马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数学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案例以学校教室、网络空间,教师终端、学生终端为教学环境,并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习题讲解视频等教学资源,在线下依据学校的日常课时安排,在学校固定的上课时间内开展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自学等活动。在线上马老师依据对学生的学情诊断,把握学生课后作业的困惑点,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学。通过马老师的线上辅导,学生课后作业的错题平均订正率得到提高,达到了95%。同时,大多数需要教师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从问卷量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学生学习情感参与度较高。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辅导教学型融合教学模式以“辅”为目标导向,先施教后辅导,通过对未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培优补差,将群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同步辅导与异步辅导相结合,为教师开展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教学模式先开展学校课堂空间的集体授课与练习测评,再到虚拟网络空间中依据测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辅导,线上辅导的过程是由教师在线上对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开展教师与学生间的同步与异步交流。

  综上,基于智慧校园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开展在保证面对面班级授课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支持服务作用,分别以“教”“学”“辅”为导向,面向校内班级学生组织开展教师讲授、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发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优势特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实现学校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有机统一。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融入线上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流程重构,其对于学校教育环境升级、教学模式创新、资源高质量建设、共享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金凤十六小”)于2018年9月建校,先后被确立为自治区首批“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自治区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校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智能化学习环境与终端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必备条件,学校除了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应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开展提供涵盖新型網络设施及各类智能教学系统等的软硬件基础支撑,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金凤十六小以建成智能感知、自动识别、互联互通、虚实融合、舒适便捷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充分考虑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将校园划分为慧教区、慧学区、慧思区、慧行区、慧德区等五个区域,形成了用“学”启“慧”、以“思”促“行”、依

  “行”砺“德”的启慧学坊。一是建立了集无线网、有线网及移动互联网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实现全校无线网无死角全覆盖、校园局域网网速提升,为数据、信息及资源搭建了无缝稳定传输通道,支持师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教与学活动;二是优化升级学校信息化设备,优先解决班级教室、功能教室和办公室的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配置问题,实现班级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录播直播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全覆盖,同时引进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智能授课助手、智能录播系统等软件,打造智能化、可视化、互动性融合式教学环境;三是打造智慧教学融合环境和赋能教学融合空间,构建了多媒体数字阅读体验馆、创客教室和仿真实训虚拟演练馆,为落实智慧教学、虚实融合教学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二)一体化一站式管理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拓宽了教学场景,便捷高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能够减员增效,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应以科技引领,用技术赋能,着力促进新基建核心技术与学校教学的深化融合,对各类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或嵌入式处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各场景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贯通,实现各类校园管理业务流程的简化和再造,为师生提供精准、便捷、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教育数据资源的统一采集、按需调配、有效共享。为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体验感,金凤十六小搭建了以自动感知、智能分析、可视化呈现为特色的一体化一站式管理系统,整合了智慧教学、智慧研训、智慧管理和服务等的各类教育应用或平台,包括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学习互动平台、智慧教学系统、智慧研修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家校互动系统等。该系统有效联接了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用户,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深度融合,推进了资源和数据的共建共享,改进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育管理、提升了学校绩效,满足了师生、家长对“一站式”“综合式”管理服务的体验需求。

  

  

篇六: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探索

  作者:祁黎来源:《职业》2021年第03期

  摘要:为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解决建筑专业教学中组织现场实训难度大、不安全等问题,笔者团队探索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并通过建设“整体式”资源,打造“一站式”环境,为教学实践提供相应资源保障和环境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线上线下融合中职建筑专业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面对新时代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进行全方位创新。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应当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实现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建筑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专业,其许多课程内容属于隐蔽工程或高空作业,组织现场观摩难度较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笔者发现,中职建筑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不能及时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更无法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综上所述,传统的线下教学已无法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信息技术优势亟待应用于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

  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解决上述痛点,笔者带领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尝试探索和实践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团队,致力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着力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通过构建“融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循环式”互补;二是通过发挥“整体式”资源优势,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提供资源保障;三是通过创设“一站式”教学环境,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提供环境支撑,从而突破线下教学特别是实训教学的困境,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

  二、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融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循环互补

  一是借助在线平台,开拓线上同步课堂教学。依托浙江省教育资源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推出在线同步课堂,从操作难点较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训课程入手,上传微课视频、习题检测等资源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线同步课堂对线下课堂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反复学习,并从线上课堂在线检测的实时反馈中获取信息,教师则在线进行实时互动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还可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查看相关知识,这既弥补了线下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线下课堂教学效果。改变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微课、仿真软件、AR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手段,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如在《居住空间的划分与设计》课堂教学中,运用某软件解决学生对动静线和动静分区理解比较困难的问题,引入VR设备解决学生三维想象力不足等问题,有效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困境。同时,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不断提升线下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循环式”互补,使学生在线上课堂上无法即时掌握的知识,在线下课堂中得到了较好的弥补,并能从线上数据反馈中获取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开发“整体式”教学资源,提供线上线下资源保障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真实项目、典型案例、实践经验做法等有形资源转化为微课教学资源,并圍绕专业课程建设,对微课、习题库、教学设计等零散式的教学资源进行“整体式”串联,打造工程测量实训、BIM建模、钢筋笼制作与模板安装实训等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共建AR立体化课程、VR实训系统和MR构造模型等,实现“AR+VR+MR”课程资源的新覆盖。这些资源不仅被用于教学和实训中,还被适用于教师的科研和师资培训等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闭环,使教学过程中的“供”和“需”得到有效平衡,为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一站式”教学环境,支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和完善BIM工作室、建筑VR虚拟实训室等,通过采用虚拟现实的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地再现实际施工场景,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施工过程,弥补校外实训基地接待能力有限而校内实训场地又无法百分之百还原实际施工现场的缺陷。二是整合碎片化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AR课程,作为VR虚拟实训室的资源补充,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一站式”自助学习,为促进线上和线下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实施成效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做出了有益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步步推进,成效凸显。

  (一)教学资源持续加码

  一是完成了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整体式建设,形成包含微课、在线习题等教学资源在内的课程包,获得了绍兴市微课程大赛一等奖,入选浙江省精品微课程和中职教学资源库。二是开发了BIM建模等5门精品课程,编写了《施工图识图实战应用》等6本校本教材,分获市级精品课程或市级优秀教材。三是建成了集“10门AR立体化课程、8大VR实训系统、108个基于HoloLens全息眼镜的MR构造模型”于一体的“AR+VR+MR”信息化课程资源,实现了课程资源从“零散式”到“整体式”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持续创新

  线上同步课程的推出,开辟了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新路径,学生在线下无法立即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线上反复学习得到巩固,而在线上学到的技能点又可在线下通过实践得以验证,二者在循环中达到深度融合,实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从“单线式”到“融合式”的转变。

  (三)教学环境持续改善

  新建建筑VR虚拟实训中心、BIM实训室等新型教学空间,新增高端信息设备400多台套。以VR虚拟现实创新教育实验中心为虚拟技术核心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空间概念,实现跨空间资源调用共享,实现了实训教学从“重型”逐步转向“轻型”的转变,解决了实训教学多污染、高消耗、风险大等问题,构建了“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团队以“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将微课资源、在线平台、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线上和线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实现了教师教学理念从传统式到智慧式的转变。近三年,笔者所在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8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8人次、省级奖项6人次,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奖。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推荐访问: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线上 混合 信息化